
李晓光
主任医师
北京协和医院
神经科
A肌萎缩侧索硬化必读及深度阅读目录
2476人已读
渐冻症必读适合所有病友/家属及关注肌萎缩侧索硬化/运动神经元病/渐冻症的其他读者阅读。内容有助于读者全面快速了解该病的方方面面。
其他文章是为有较高要求及期望的读者提供的内容,可深度阅读。
A1.5肌萎缩侧索硬化后代有患病风险吗?
A3.11肌萎缩侧索硬化后代要求做基因检测?
A3.22肌电图提示脊髓前角细胞损害一定是肌萎缩侧索硬化吗?
A3.23肌电图提示广泛性神经源损伤是否就是肌萎缩侧索硬化?
A4.14瑞替加滨可降低肌萎缩侧索硬化皮层和脊髓运动神经元兴奋性
A4.19苯丁酸钠-牛磺去氧胆酸减缓肌萎缩侧索硬化神经功能下降
A4.25大部分肌萎缩侧索硬化不适合用依达拉奉?舌下片如何?
A4.37哈佛大学干细胞治疗提示病情较轻的肌萎缩侧索硬化可保留更多功能
A4.38 依达拉奉治疗用力肺活量低的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也有效
A4.39 意大利活性药物RNS60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也延长患者生存期
A8肌萎缩侧索硬化疾病管理与策略(22)
A8.1 肌萎缩侧索硬化全程应对方案-渐冻症必读
A8.4 提高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的生命质量
A 8.17肌萎缩侧索硬化无法治愈,为什么还有个体化治疗的说法?
A 8.18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为什么到处寻医看病
A8.19肌萎缩侧索硬化如何避免到处奔波就医和检查
A8.21讨论肌萎缩侧索硬化预后为什么不能一刀切?
---参考文献---
- 李晓光,刘明生,崔丽英 应关注基因检测对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实践的重要性 中华医学杂志 2023,103(39):3071-3076
- 程燕飞,杨璐, 李晓光 基因检测用于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实践的前景与问题.中华内科杂志 2021,60(1):71-74
- 程燕飞,杨璐 李晓光.肌萎缩侧索硬化的非运动性症状.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0,41(6):807-815
- 李晓光,基因检测在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中的意义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2018;4;387-390
- 李晓光,刘明生 崔丽英 肌萎缩侧索硬化的临床分型,分期及病情评估 协和医学杂志 2018;9;69-74
- 李晓光,崔丽英.肌萎缩侧索硬化的现代治疗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 2013;15,11
- 李晓光,邹漳钰 刘明生 崔丽英.肌萎缩侧索硬化的分子遗传学研究 协和医学杂志 2012;3;291-294
-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诊断标准(草案)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01 34 190
- 李晓光,肌萎缩侧索硬化的营养支持治疗与经皮内镜下胃造瘘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3:139-141
- 李晓光,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药物试验研究进展 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42:564-566
- 李晓光,国际肌萎缩侧索硬化临床实践指南解读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2009.29 114-116
- 李晓光,经皮内窥镜引导下胃造口术在神经系统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08,30:245-248
- 李晓光,郭玉璞,运动神经元病流行病学[M]//李士钊程学铭王文志吴建中 神经疾病流行病学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284-289
- 李晓光,郭玉璞,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及治疗 脑与神经疾病杂志 2000年04期
- 李晓光,郭玉璞,肌萎缩侧索硬化诊断及治疗进展 当代医学 2000年12期
---浏览更多内容,点击下方链接---
本文是李晓光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