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雾化对宝宝有危害吗?哪些疾病一定要雾化治疗?在家如何给宝宝做雾化?
换季时呼吸道疾病高发,最近坐诊我发现咳嗽、咳痰、喘息的患儿明显增多了。在儿童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急性支气管炎、支气管肺炎、喘息性支气管炎等疾病的治疗过程中,常常会选用雾化吸入疗法。许多家长问我,雾化治疗是什么?为什么我的孩子治疗过程中那么抗拒?这个治疗真的没有不良后果吗?为此,我特地抽空写了这篇文章。
雾化是什么?
雾化是使用专门的装置将药物溶液雾化成细小的雾粒或微粒,经由呼吸道吸入体内,达到局部或全身治疗目的的方法。
雾化对宝宝有危害吗?
关于雾化的不良反应,如雾化治疗使用激素,导致不少家长担心“雾化”对宝宝身体有害。那么,雾化到底对宝宝有危害吗?
首先,吸入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 corticosteroids, ICS)是治疗气道急、慢性炎症的常用药物。ICS不同剂型的药物,如压力定量气雾剂、干粉剂和雾化吸人混悬液,在临床应用中均显示出良好的疗效,其中雾化吸入糖皮质激素以其可靠疗效、良好安全性和易操作性,在我国儿科临床获得了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年幼儿童,包括各级医疗机构以及家庭;不仅用于支气管哮喘的长期控制和急性发作,也用于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其次,任何治疗方式都没有绝对安全无副作用的,雾化吸入治疗也是如此。在雾化的过程中,部分患儿可能出现口干、恶心等不良反应。
但是,雾化吸入是临床治疗呼吸类疾病非常理想的一种手段,在我国临床推广使用了二十多年。雾化吸入疗法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相比较口服注射等全身用药相比,雾化治疗具有用药剂量小,见效快,全身的副作用少等优点。
雾化的给药方式比较便捷,也能有效降低不必要的用药量,只有全身用药的1/5。因此,雾化治疗对宝宝的身体并没有家长们想象的那么多危害,希望家长们信任医生。
这些疾病建议使用雾化治疗
1.急性喉炎
小儿急性喉炎有其特殊性,严重影响呼吸,病情较严重和病情变化较快。多发于半岁到五岁的宝宝,重复发病几率高。临床表现为声音嘶哑,咳声如犬吠、伴有不同程度的吸气性喘鸣;易并发喉梗阻、肺炎、心衰,重者可危及生命。按严重程度分为四级,2级以上有窒息风险,需要激素雾化,三级以上需要住院密切观察治疗,四级需要重症抢救!
2.闭塞性细支气管炎
病理上表现为细支气管的部分或完全闭塞,临床表现为重症肺炎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气道损伤后持续咳嗽、喘息、呼吸困难,影响儿童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不仅需要激素和抗生素治疗,还可能需要吸氧和呼吸支持,严重患儿需要肺部移植治疗。
3.毛细支管炎
小儿最常见且较严重的是毛细支气管炎,好发于冬季,可引起局部流行。多发于2-6个月的宝宝,两岁以上鲜有发生。毛细支气管炎,不同于一般的气管炎或支气管炎,临床症状像肺炎,但以喘憋为主,需支气管舒张剂配合糖皮质激素治疗。
4.支气管哮喘(以下简称哮喘)
幼儿哮喘是全球最常见的下呼吸道疾病,多以病毒感染有关,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的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常在夜间及凌晨发作或加重,多数患者可自行缓解或经治疗后缓解,同时伴有可逆性呼气气流受限。近年来儿童哮喘的患病率及死亡率均有上升趋势。吸入疗法为哮喘防治的主要途径,糖皮质激素是哮喘长期控制的优选一线药物。
5.重症肺炎
肺炎是儿童的常见病和多发病,是引起儿童死亡的首要原因。在所有的肺炎患儿中,有7% ~13%属于重症肺炎。由于重症肺炎起病快、病情重、变化快、 并发症多,重症肺炎的诊断及正确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当宝宝出现呼吸道分泌物增多、急性呼吸窘迫、高热持续不退等情况,使用激素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
以上是建议使用雾化激素治疗的五种小儿病症,正规医院雾化的激素用量都会严格按照宝宝的体重,年龄,疾病严重程度做判断基础,不会为了治疗效果快而增加药量,希望家长为孩子选择正规专业的儿科,同时相信医生的判断。
在家如何做雾化?
雾化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只要家长经过适当的培训,完全可以在家中长期雾化治疗,避免来医院的交叉感染,节省交通费用和时间。
1、雾化器要消毒
为减少感染的发生和传播,雾化器应一人一用;在使用雾化器之前,要清洗雾化杯;每次用完后,把面罩、雾化杯用清水冲洗,最好用开水浸泡一下,自然晾干即可。
2、雾化前家长们要做这些
雾化前要清洁宝宝口腔鼻腔,清除口腔内分泌物及食物残渣;家长们操作前要洗手;吸药前不能抹油性面膏。
3、雾化时更有注意事项
体位:从专业的角度讲吸气流量、气流形式、呼吸频率、吸气容积、吸呼时间比和吸气保持都会影响到药物颗粒在肺部的沉积。均匀慢而深的呼吸有利于药物微粒在下呼吸道和肺泡沉积。而哭吵或呼吸频率快,吸气流量过快,局部易产生湍流,促使气溶胶因互相撞击沉积于大气道,导致肺内沉积量明显下降,影响雾化治疗效果。所以尽量使宝宝雾化时安静,采用舒适的坐位或半卧位,可以在睡眠时做,或边做边玩玩具或看视频。
观察:雾化较之口服用药、输液是相对安全的治疗方式。但也存在潜在的风险。特别对于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或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宝宝,在雾化时要观察脸色反应,呼吸节律。因为雾化的药物有可能会引起轻微的心率增快,手抖,口干等,当然是小概率事件。所以孩子雾化时面色发青,明显气促,可以暂停休息下再做。个别患儿出现口腔真菌感染,通过吸药后漱口或暂时停药(1~ 2天)和局部涂制霉菌素即可缓解。若有声音嘶哑等,停药后可自行消失。
4、雾化时间有讲究
雾化的时间不是越快越好,也不是越久越好。
一般来说,每次雾化容量为2 -5 ml,控制一次雾化时间在10分钟左右(5 -15 分钟均可),若药物量少或雾化时间太短,可用生理盐水适当稀释。
5、雾化后家长要做这些
宝宝雾化后应漱口,防止药物在咽部聚积;用面罩者应洗脸;避免药物进入眼睛。
特别要提出来的是,家长们在家中给宝宝做雾化治疗,对于用药与剂量一定要谨遵医嘱,不要自行给宝宝减少、加重剂量和雾化频次,一切都必须在专科医师指导下治疗,病情变化及时就医。
本文是李政版权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本文仅供健康科普使用,不能做为诊断、治疗的依据,请谨慎参阅
评论